首页 > 活动

时尚守艺人丨​蜀绣传承人王霞,蜀绣里的六边形战士 今日快看

发表时间:2023-05-12 19:14:20 来源:时尚COSMO

蜀绣,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蜀绣织人将半缕江风、几片云朵嵌入绣布中。在他们的手上,留下的不仅是一份珍贵的手艺,更是几千年来人们对于花鸟、树木、江河、自然的再现与想象。


(资料图片)

蜀中之宝始于针尖

借千针万线幻作一件精美霓裳,对于现代人来说,几乎可以说是一种奢侈。在中国,这却是一件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手艺;其中蜀绣因明丽清秀的色彩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韵味,其丰富程度可居四大名绣之首。电视剧《甄嬛传》里就提到过蜀绣,皇上赠予甄嬛一双织着金镂花的蜀锦绣鞋,“别的也就算了,这蜀锦要蜀中绣娘十人绣三个月,方能得一匹,一寸之价可比十斗金......”这段话里实际上存在一些“误读”,蜀锦为“织锦”,而蜀绣为一种“刺绣”工艺。所以,清宫戏中绣鞋的材质为蜀锦,而鞋上的金镂花才是蜀绣。

其实蜀绣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启了。《后汉书》中便记载了蜀地“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当时的文学家扬雄在诗句里描述当时四川随处可见的“挥肱织锦”“展帛刺绣”情景,在汉末三国时,蜀绣已驰名天下,《华阳国志》中称这种珍贵的绣品为 “蜀中之宝”。到了唐代,蜀绣已经是进贡宫廷的贡品。明代中叶,适于用棉线在棉布上刺绣的挑花、抽纱、勒丝等针法得到发展。清朝中叶后,有了专业生产蜀绣的绣行。到光绪年间,郫都劝工局特设刺绣科,专事生产官服和上层人士的衣饰。

仿佛手一松,鱼就在绣布上游起来

作为“蜀中瑰宝”的蜀绣,其复杂的绣制工艺一直以来都引人驻足。蜀绣手艺人王霞在一开始接触蜀绣时,就是被它精细却也复杂的织法所吸引。那是2007年的夏天,她跟着姐姐去往当地社区的蜀绣培训点玩耍,安静的绣坊里师傅们正在刺绣,她好奇地站在一位绣娘旁边,看着她手指翻飞地在绣制着一条活灵活现的芙蓉鲤鱼。

“当时我在旁边研究他们出针和入针的手法,好奇那针怎么会那么快地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我站在那看,足足看了一个下午。”这个年轻的四川女孩在当时并不知道,就是这次久久的驻足,让她之后的人生都与眼前的丝线、绣绷如此紧密地缠绕在一起。之后,蜀绣师傅看着一旁站了很久的王霞问:“你想不想学?”

她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在她心中,在精致的绣布上手指翻飞绣出绮丽的图案,就像是在描绘一张精致无比的工笔画,画上慢慢出现的花鸟鱼虫如此鲜活,仿佛师傅们手一松,那鱼就要在绣布上游动起来。

一开始,她跟随蜀绣大师孟德芝和易敏两位老师学习。两位老师在教授上都各有其鲜明的个人风格,易老师随和,孟老师严厉,伴随着这样宽严并济的教导和要求,王霞的基本功在飞速进步,而天性中的细致与灵巧也让她很快地脱颖而出。2012年,王霞参与了孟德芝老师团队中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中来—四个月之内为人民大会堂制作一件大幅蜀绣作品。蜀绣精品,常常以年为单位计数才能完成。时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一贯严厉的孟德芝老师选择了班里基本功最扎实、团队意识最强、审美能力最好的33位绣娘与她一同绣制作品《秋色高原》,这其中,便有王霞。这幅长7.5米、高3.4米的作品采用了最为上乘的贡缎做底料,用蚕丝线绣制,王霞与其他绣娘分三班倒,每天共计工作达到12小时,持续三个多月,终于完成了这幅华美的作品。

把一丝线穿进细细的针眼里

年轻人总会听到如“做事之前先做人”式的古训,这一点,却是王霞在跟着第三位师父时,才深切地感受到蜀绣之于人的影响能有多么深刻。

直到如今,王霞谈起在蜀绣之路上影响自己最深的人,是跟随十多年的一位老师——四川省工艺大师、蜀绣省级非遗传承代表人邬学强。作为蜀绣厂子弟的邬学强从小便受到蜀绣的深刻影响,他聪明,叛逆,但也沉得下心,很有定力,学徒时期就曾经跟随师傅绣制巨幅的双面绣《芙蓉鲤鱼》,这幅作品如今还挂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

邬学强不仅教授王霞各种复杂的绣制技巧—双面绣、异形异色绣等,也让她了解并掌握完成一幅蜀绣作品所需的整个流程: 设计绣稿—勾稿—上绷—配线—绣制—装裱。这个过程里的每一环,都需要潜下心来琢磨与练习,才能至臻至善。以最为经典的蜀绣鱼为例,这是对于蜀绣手艺人来说最为基本的考验——“很多时候,师父会根据你的程度、态度决定是否教授你鱼的绣法技艺”,蜀绣鱼的绣制过程也极为精细复杂。

拿起针之前,很多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首先要观察绣稿里鱼的多少、大小、位置,从而来进行配线, “一条鱼一般情况下至少要用8种颜色,形态大一些的鱼甚至要用到十几种” ,接着要在绣布上确定鱼身体的走向、每一种颜色的绣制位置,这里要思考的细节很多,譬如,“每种颜色大概占比多少,每条鱼的状态是怎样的,比如,甩尾还是不甩尾,每个鱼鳍的颜色分配,以及鱼眼神的定位等等。”

只有先把这一切提前规划好,才能开始进行绣制,而真正的考验到这里还未停止。蜀绣用线以丝为单位,一股线有16丝。在绣制时,时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再去确定某处到底用几丝,比如,在绣鱼眼时,为了增加眼神的亮度和质感,只能用一丝线慢慢绣。从一股线里分出一丝线,再把这一丝线穿进细细的针眼里,仅就这一点,很多人便无法做到,它考验的不仅是耐心,更是一种长久的定力。

“用最简单的手法呈现最复杂的作品”

蜀绣在技艺方面的精细和讲究程度,在四大名绣中排在前列;但复杂往往难以习得,蜀绣之所以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未曾湮灭,或许正是因为其在复杂的技法之内,蕴藏着至简的真理。在王霞的心里,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作品,并非蜀绣中传统的花鸟鱼虫,而是一幅荒凉又奇异的双面绣佛头。邬老师将它交给王霞时,给予她的建议很简单,那就是 “用所学的针法完成”即可,除此之外,并没有更多要求。绣稿所参考的原作是一幅雕塑照片,照片里,佛头很多处细节都模糊不清,只能靠想象再现;而这种具有强烈写实风格的题材在蜀绣作品中也鲜少出现,还要求双面绣制,难度就变得更高。

《华严经》中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语,她想象遍布青苔的佛头到底是如何经受岁月风霜侵蚀,却依然不改空寂本色,不正是因为万法归一的初心。于是,她决定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全程就只用一种针法——覆盖针,去完成整幅作品的绣制。在漫长的学徒生涯中,王霞早已熟稔蜀绣的各种针法,但她认为, “道”的修炼高于“术”,“我一直认为各种针法并不是蜀绣里最难掌握的,如何通过简单的针法去呈现作品里的复杂层次,才是更有意思的部分。一切技法,总有方法教给你,也能勤能补拙去练习,但对于作品的理解,总是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或许就是对于技法与作品独特的理解与审美,让王霞开始一步步攀上高峰:2017年成都首届技能比拼大赛中获铜奖,2017年获得十佳绣娘称号,2017年获评“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2019年获评第一届成都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9年绣制的异形、异色、异针法蜀绣作品《岁月》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获铜奖......

她发现,只有不守窠臼,才能将这一门传承千年的技艺继续发扬。她逐步积累自己的作品、建立个人工作室、增加对外交流及授课,她试着去往各地开展工作坊,琢磨不同社交平台的传播特点——在小红书、B站上开设账号,发布一篇篇带有绣制过程讲解的蜀绣作品,推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课程......

而这一切,也收获了超出预期的效果:有人在看到她上传网络的各种蜀绣作品后,按照她在视频里示范的技法,将每幅作品照样绣了一遍;有人积极鼓励她大胆开设线上课,虽然她在此之前,从不觉得能通过网络去教授素不相识的爱好者如何拿起针线学习蜀绣;各种学校与艺术中心对她伸出越来越多的橄榄枝,她的作品也逐渐被各大公共或私人博物馆收藏。 “若挥锦绣布,望芒兮无幅”,一代代蜀绣手艺人通过手中一针一线,才形成了蜀绣光灿闪耀的历史。

关于蜀绣你需要知道

1.蜀绣的针法分为大类,一百多种——常用的针法包括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覆盖针等。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结合。学习过程中,需万分留心,稍有不慎,就会出错,只能一遍遍重来。

2.晕(运)针是蜀绣最基本、最实用的针法之一,也是蜀绣人必须掌握和长期练习的针法。很多针法由此针法演变或与此针法相辅相成形成新的针法,也是练习基本功最有效的针法。

3.蜀绣的题材广泛,其中蜀绣鱼是非常有特色,也是非常考验蜀绣人技艺的一个题材。绣鱼是一个漫长而又有挑战性的过程。鱼眼神是否灵动,针脚是否均匀,片线是否光亮,鱼鳍是否轻盈、薄透,鱼鳞是否饱满整齐,色彩过渡是否自然,整条鱼是否流畅、灵活,都是评判一尾绣鱼高下的标准。

编辑:若菲

文:明星辰

视觉:卞玉清

摄影:吴云亦

设计:迟迟

新媒体设计:七水

新媒体排版:糖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previous_page['title']}

下一篇:最后一页

推荐阅读